原始碼(英語:Source code),也稱源程式,是指一系列人類可讀的電腦語言指令。 在現代程式語言中,原始碼可以是以書籍或者磁帶的形式出現;但最常用的格式是文字檔案,這種典型格式的目的是為了編譯出電腦程式。電腦原始碼的最終目的是將人類可讀的文字翻譯成為電腦可以執行的二進位指令,這種過程叫做編譯,通過編譯器完成。

原始碼作為軟體的特殊部分,可能被包含在一個或多個檔案中。一個程式不必用同一種格式的原始碼書寫。例如,一個程式如果有C語言庫的支援,那麼就可以用C語言;而另一部分為了達到比較高的執行效率,則可以用組合語言編寫。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很少有需要直接用組合語言來編寫的軟體了,因為很多時候編譯器生成的最佳化程式的執行效率已經很好了,更多的時候是用C/C++這樣的編譯語言來寫核心需要速度的部分,用Perl/Python/Lua等這樣的動態語言來做核心的擴充功能,例如介面,管理配置等等。這樣既不會損失效率,也增加了程式的靈活性。 較為複雜的軟體,一般需要數十種甚至上百種的原始碼的參與。為了降低種複雜度,必須引入一種可以描述各個原始碼之間聯繫,並且如何正確編譯的系統。在這樣的背景下,版本控制系統(VCS)誕生了,並成為研發者對代碼修訂的必備工具之一。 還有另外一種組合:將為一種平台編寫的軟體移植到另外一種平台上,例如將Windows下的軟體移植到Linux或者MacOS下,專業術語叫做軟體移植。一般可以執行在多個平台下的軟體叫做跨平台軟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iqich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